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364.苍梧(2/2)

而要重开圣府,宋夫人更是必不可少的人,唯有她有足够威望能协助苍梧长公主。

最终,站在兄弟尸骨上登基的世宗皇帝登基,可失去弘慧府这个能立于全国官寺中监各方的线,世宗皇帝只能任由太极行会大。

而在痛失仰赖了一辈的长后,肃宗沉迷佛法,疏怠朝政,更不理会皇之间的夺位之争。

圣府是俗称,正式名称为弘慧府,这并不是个单纯的府衙。

崔凝闻言一顿。

长公主的声音轻缓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。

“宋夫人这几日经常提起你。”徐宣继续,语气不疾不徐,“她将你收作女儿,表面上是于私谊,实则也是想在御前替你挡下一些风浪,护你周全。”

徐宣顿了顿,语气忽而轻了几分:“昭德皇后生前常对我们说,人生在世,无论何时,都得保留能为自己作主的筹码??依依,你可还记得?”

si m i s h u wu. c o m

崔凝垂下睫,心中忧伤。

而百年之后的中宗朝时,各州寺庙权势滔天,香火供奉不断累积财富,甚至拥有私兵与自设法堂,影响力遍及民间与地方官府。佛门不再仅是安抚人心的信仰寄托,而是成为盘错节的势力网络,隐隐威胁皇权基。

中宗不得不调动兵,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,数年间,各州大寺血雨腥风,反抗者或焚寺,或驱逐,终使天下佛门归于朝廷之下。

只因当年设立弘慧府的真穆长公主,便是宋夫人温芹早逝的母亲,宋瑾明的外祖母。

“崔凝,我皇兄近期就会下旨,要重开圣府,并由我掌??我希望,你能长公主府来帮我。”

而最终,这片天下的佛光,映照的已不只是世人信仰,更是皇家权势与财富的延伸。

徐宣此刻才收起方才的轻描淡写,神一整,直视着崔凝,终于真正的来意——

名义上为协助礼理佛寺,实则独立于百官系之外,直接听命于皇室。表面上,礼僧录司仍是天下佛门的最监督机构,然而僧录司的权限已经架空,僧官的任命、度牒的发放、官寺的理,皆须经由弘慧府批示方可施行。

她话音一落,崔凝脑海中不禁闪过易承渊先前那句警告般的叮嘱。

正当群臣为如何辖佛门争执不休之际,肃宗的一母同胞之——真穆长公主,以非凡的才识与手腕,为亲弟弟肃宗的统治,开拓了一条全新的路。

此举引发全国寺庙反弹,分僧众拒不受制,甚至纠众作,地方藩镇与官员或默许,或暗助,令禁令难行。

崔凝看着她,微微眨了眨,心中疑惑。

易家猛将冲锋陷阵,开疆拓土;苏家商队富国通财,财援不绝;宝寺佛光救死扶伤,镇定民心,三者缺一不可,成就太祖大业。

所以徐时晔此刻想重开圣府,慢慢找回对地方各州的掌控,是相当聪明的一步棋。

中宗忧虑,决意削弱寺庙势力,收回僧录之权,使佛门再归国法之内。

“如今,昭德皇后不在了,她无法再护着我们、领着我们。”徐宣轻叹,缓缓地说:“我想,或许我们可以结伴而行。”

崔凝听着,底微微一动。她没有忽略徐宣话语间透的另一个讯息——宋夫人与长公主近期走得极近。

此后数十年,全国佛寺被弘慧府纳井然有序的统治之下,表面上仍维持佛法昌盛,实则已是皇权掌控的财富机关。僧人若升迁,需获弘慧府认可;寺院若修缮,需呈报弘慧府准;甚至地方官府若安抚民心,也须依赖弘慧府在举国上下的影响力。

然而,此举使国力大损,士民困乏,禁军折损严重。最终,中宗以一疲惫将皇位传于肃宗,然而,如何有效统佛门,却成了新帝即位后的一大难题。

说到“昭德皇后”,徐宣的目光闪过一抹怀念,她生母懦弱胆小,易皇后是那个教会她韧的人,也是这世上曾经最护着她的嫡母。

她奏请设立弘慧府。

大燕开国时,太祖皇帝为天命所归,得三件天赐之宝——易家的猛虎,苏家的商船,以及神佛的宝寺。

长公主薨逝,肃宗再也找不到信赖之人掌弘慧府这最重要的皇家私库,只能将权力慢慢归还给礼与僧录司。

可惜,真穆长公主在英年时因长意外亡时,忧伤太甚,死于难产,只留下一名孤女。

于是,下诏天下——废除民间寺院的私度牒,僧人之份不再由寺院自授,唯有官府认可者方能受戒门;各州大寺庙收编为官寺,住持不再由僧众推选,而改由朝廷指派,僧录司正式归属礼,名义上为寺院之最机构,实则是收归中央、断绝佛门自治之路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